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本学位授权点概况
我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以高质量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将教师高水平课题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全过程。通过与行业机构和企业战略联盟,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我校MBA项目奉行“人文涵商·中西融通”理念,致力于培育具备人文底蕴和国际化视野的工商管理精英,实现了“定位准、有特色和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成为工商管理学科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二)学员培养模式
在“人文涵商·中西融通”理念下,本学科构建“以生为本、知行并举,‘人·文·商’三维立体”育人模式,培养“知人性、会管理、通战略、懂投资”的管理者。“以生为本”方面,成立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运用心理测评软件为学员量身定制职业规划方案。“知行并举”方面,第一课堂涵盖核心课与必修课,聘请企业高管讲授专业课程;第二课堂聚焦实战与国际化,精选知名企业作为实习单位。“人·文·商”三维体系中,“人”维度开设管理心理学等课程;“文”维度设置音乐欣赏、视觉艺术和商务礼仪模块;“商”维度对标国家要求,优化必修课程,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全面促进学员业务、人际和概念技能的发展。
(三)主要培养方向与优势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优势,结合MBA师资特长,考虑与其他竞争院校差异化发展,我们结合“知人性、会管理,通战略、懂投资”的定位,将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大特色方向:战略、投资与创新管理方向聚焦企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开展服务业发展评价、科技服务创新等课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心理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整合心理学与管理学优势,开设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等特色课程,重点研究劳动关系管理、柔性管理等领域;服务管理与营销方向立足国际化视野,完善服务管理理论体系,在服务质量评价、员工行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方向均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纵向课题与横向项目研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四)本年度立德树人和学位点建设主要成效,社会声誉和学科发展情况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党建引领、阵地意识、社会实践等方面精准发力,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学科专门人才。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师27人。职称结构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学历结构为:博士23人,占85.2%。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0人,占0%;36-40岁2人,占7.4%;41-45岁5人,占18.5%;46-50岁11人,占40.7%;51-55岁5人,占18.5%;56岁以上4人,占14.8%。学缘结构较合理,毕业于天津大学的8人,南开大学的6人,人民大学的2人,清华大学的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美国华盛顿大学1人,澳大利亚南澳大学1人。
(二)科学研究
本学科2024年来共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高水平横向项目3项,其他项目若干,发表论文3篇,社会服务项目中,被政府采纳的成果有5项。
(三)教学科研支撑
本专业依托天津市重点学科及“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特色学科群,整合“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发展研究”创新团队与CTTI智库资源,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战略需求,通过学术研究、智库服务及科研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思政与党建工作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课程,1名教师获评课程思政“优秀”、4名获评“合格”,均认定为校级教学名师,相关课程入选校级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基层党组织,配备专职组织员,完善师生党支部书记队伍。配齐专职辅导员并建立培训体系,落实导师思政首要责任,形成“导师+辅导员”双主体思政教育格局,实现党建引领与全员育人深度融合。
三、人才培养
2024年,MBA项目招生人数53人。目前,共113人在读,其中23级49人,24级53人,延期11人。2024年共42名学员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中6月份毕业1名,12月毕业41名学员。
本专业严格遵循国家学位条例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求,制定了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和评审答辩规范。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标准严格遴选,组建了一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学骨干组成的导师团队。为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每年定期组织新遴选导师培训,并实施“以老带新”制度,通过资深导师指导新入职青年教师,培养后备导师梯队。同时,聘请了一批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者担任校外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开展联合培养,强化实践指导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注重应用型能力培养,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除课程实践和专业实习外,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应用性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竞赛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知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在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成果,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四、服务与贡献
本团队在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政策建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科研领域,团队聚焦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等前沿课题,成功主持了多项省部级和横向研究项目,产出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和专著,展现了扎实的研究实力。在社会服务方面,团队深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完成了天津市国资委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工作,撰写了多份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部分成员还担任企业独立董事等要职,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政策建言方面,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政协、党派等渠道积极建言献策,多篇建议获得天津市领导批示,部分建议被中央统战部等高层机构采纳,充分体现了团队在资政建言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广泛影响力。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团队的综合实力,也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当前实践基地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校企合作项目支撑不足,教师实践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学员需求。未来将拓展合作深度,增加教师实践机会,更好满足学员需求。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区域特色。本土化案例开发不足,天津企业案例较少,企业导师参与度有待提高。将加大本土案例开发,引进优秀企业高管担任导师,完善双导师制,使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
3.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合作项目有限,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作用未充分发挥。将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5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2025年3月10日